0731 2210 6610

“养老焦虑”来临第三支柱加速推进,痛点都在哪里

近80%的受访者自己或父母目前有养老需求,超过一半的人愿意每月为每位老人支付1万元以上的养老费用。最近,中区国际工商大学中区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其中提及的多组数据侧面反映了中国养老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加上高人口基数和低生育水平,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确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区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东生认为,中国老龄化速度太快,养老行业不仅人力、财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制度、意识上也缺乏充分准备。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支付领域。


在解决“养老不安”问题上,政策和市场需求都对国内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提出了要求,但从目前来看,真正有效的推进需要政府、保险企业和更多金融机构共同探索。


加速老龄化带来五大挑战


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从中欧同学、同学和同事那里收到的1657份有效问卷中,80%有养老需求的应答者关心养老市场的投资机会,11%从事养老相关工作。


由于支付能力较强,这些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普遍性。但从1990年至今,中国总人口从11.34亿增加到14.12亿。虽然增长速度缓慢,但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5岁以下人口从30年前的27%下降到现在的17%,同期老年人相应增加10%,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3.5%。周东生认为,根据这一速度,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超过14%,中国将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未来5至10年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但目前我国养老行业还面临很多挑战。”周东生说,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三大特殊性。第一,加速老龄化。第二,在致富之前变老。第三,老年人口规模大。


周东生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将达到5.2亿人,占总人口的40%,高龄老人约占10%,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另外,与美国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日本超过4万美元时相比,中国以1万美元的人均GDP迎接深度老龄化的压力明显更大。


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基础,补充机构养老的“9073”模式。也就是说,90%的老年人口在家养老,7%的老年人口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3%的老年人口在机构养老。但报告显示,该行业目前至少面临5大挑战。这包括养老机构入股率低、收入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不足、人才数量和水平较低、技术应用缺乏针对性、支付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其中支付被认为是目前养老行业最大的挑战。最近,友邦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共同发表的《2021大城市中产人群养老风险蓝皮书》显示,10个城市5000多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城市居民调查样本中,近70%的人没有参加过养老金和补助计划,社会养老金收入替代率只有35%左右。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收入越高,养老金替代率越低。第二、第三支柱没有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此次调查样本的参与率仅为20%。


此前,第一财经联合长江养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在三支柱中占71.7%,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占22.4%;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和制度性个人养老保险仅占5.9%,远低于美国(2019年第三支柱比重31.3%)等发达国家。


“目前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养老金比重过高,缺口不断扩大,第二支柱覆盖人群有限,只有数千万人,规模难以提高,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发展缓慢,要解决支付问题,必须开发第三支柱。”“周东生说。


角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中国鼓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措施已经在加速。并将今年用于“不断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145”计划。


央行此前公布的2021年指出,中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面临三大通关。第一,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有限。二是手续相对繁琐,削弱了投保的积极性。第三,产品同质化严重。


事实上,为了应对养老问题,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行了一系列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文件。其中,个人税收延迟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被认为是扩大养老的第三支柱的重要阶段。但自2018年5月个人年金制度启动以来,个人税收延迟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已经到期一年,延期两年多,但试点结果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


截至2020年底,23家保险公司参加了个人税收延迟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19家公司出纳,累计保费收入4.3亿元,投保人4.9万人。今年10月14日,在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上,新华人寿院会长万峰建议扩大个人税延长养老保险产品范围,不得限定在目前指定的产品上,将经营范围从保险公司扩大到银行、基金、理财子公司等。


万峰还提到,在保险返还时间问题上,应分别管理积压期和养老金领取期,参考国外积压期,扩大银行、信托、证券等经营范围,领取期应以保险公司集中管理养老金的方式扩充第三支柱的来源。此外,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面临低收入层退休后纳税压力增大、不同退休期限资金积累差异大等问题,万峰认为这些在政策上需要进一步改善。


面对各方面的问题,五都区金融大学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正式提出的方案中建议,在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新税提高征收点、增加专项扣除的背景下,适当提高养老保险税前扣除标准。例如,可以将每月扣除限额提高到2000元或3000元,将税前扣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进一步简化税前扣除程序。


最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刑委表示:“保险业协会将研究推进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基于个人养老金统一信息平台的数据基础,构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客户综合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扩大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养老金融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9月上旬,监管部门同意由17家发起人共同计划成立国民养老保险有限公司,也被业界认为是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17家重量级股东有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家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包括1家保险企业和中央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国资运行平台子公司等。10月13日,银监会同意民生银行向民生商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增资10亿元或等价港元。后者将以向国际投资(香港)投资5亿元或等值港元的方式,向国民养老保险出资。


此前,多位业界专家就第一财经表示,目前银行、信托在养老领域的参与度有很大提高的空间,具有“先天优势”的理财子公司将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领域的重要载体。9月,养老理财已经试点开门。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试点了养老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支柱市场的金融产品供应将越来越丰富。




相关推荐:

“老大难”的养老问题,正在迎来新的转折点


在线咨询
免费预约
官方微信
免费预约阳光康养
----- 填写预约人信息 -----
立即提交
本人同意阳光康养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正在载入,请稍候……